兢兢业业为中医
无怨无悔作奉献
——缅怀沈树恩同志
文/宁波市中医药学会
2017年7月30日下午4时,噩耗不期而至,深受我们爱戴的宁波市中医药学会资深秘书长沈树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他的逝世是中医药学会的重大损失,我们感到无比悲痛。
沈树恩,1937年出生,至今已经走过整整80年人生历程。他的一生,直至病重昏迷前,依恋的依然是他所钟爱的中医药事业,此情感人至深。
他1984年当选为宁波市中医药学会秘书长,至2016年学会换届改选任顾问以来,当了32年的学会秘书长。在这32年里,由于他的出色努力,宁波市中医药学会发展成为拥有14个专业分会,26家团体会员单位,1800余名个人会员的社会团体组织。2015年学会被宁波市民政局评为5A级社会团体。他本人也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学会干部,受到中共宁波市委办公厅、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表彰。多次被宁波市科协、宁波市民间社团管理局评为优秀秘书长、先进学会干部。
兢兢业业为学会,无怨无悔作奉献
秘书长是会长的主要助手,是学会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起到承上启下、内外协调、联络四方的作用。沈树恩携手甬城名老中医,当好学会的“参谋长”。他倡导并建立的学会会长周三集体办公会议制度,在形成团结协作的学术团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为人诚信,处事公正,讲究实效的工作作风,深得同仁们信任。举荐321名(次)优秀人才分别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专科分会委员,其中还有19人分别担任了副会长、主委(副主委),使地方学会与全国、省级学会接轨,扩大了宁波知名度。
沈树恩为继承弘扬传统中医药方面四处奔走,不遗余力,先后策划举办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钟一棠、张沛虬、赵炯恒先生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研讨会,并刊出专集。热情支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运作。为促进工作室健康发展,举行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交流活动,邀请浙江省名中医王永钧教授及其团队专家莅甬传经送宝。
勤奋刻苦谦虚好学,笔耕不辍
沈树恩秘书长一直以来都有不断地学习和写作的好习惯,每天至少数小时在阅读写作,学习中医药最新政策,关心中医药界发展的大事,从不中缀,他所撰写的《因地制宜,开拓进取,立足本职,扎实工作》、《扬长避短、锐意进取,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等,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秘书长会议上作学会工作介绍。即使在病榻中,他还是每天坚持拖着虚弱的步伐,到病员活动室看报写文章,坚持每天写一页纸。在2016年中医药学会换届之后,他不再担任秘书长这一职务,仍然关心着学会的事务,列出每季度一次的《宁波中医药学会动态》提纲,不时询问学会日常工作,并给出建议。
为人低调踏实,当好参谋助手
沈秘书长始终摆正自身位置,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有担当精神。他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优势,积极参与宁波中医药发展计划制订,在市政府召开的振兴中医座谈会上建言献策。2015年,正逢政府机构改革,针对我市无专门中医药管理机构的现状,学会几位老专家联名给市领导写信,呼吁恢复已经被取消十多年的中医处(局),以利宁波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市领导高度重视,立即作出批示,市编办、市卫计委认真落实,中医药管理机构终于得到恢复,不久又经编办批准,更名为中医药管理局,成为浙江省地市级中首个中医药管理局,被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导誉为“宁波解法”。当甬籍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他又在第一时间起草并发出贺信,组织会员学习屠呦呦的先进事迹,助推“学中医经典、重临床实践”的热潮。
沈树恩秘书长的一生,是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一生。他数十年如一日,克己奉公,忘我工作,不断地致力于宁波中医药事业向上走、向前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沈树恩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他的作风将勉励我们后来者,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的征程中,为中医药事业振兴和发展继续努力,继续奋斗。
沈树恩同志安息。
2017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