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张处方

高级西学中班  柴敬杰

 

  领到作业题,不由得回忆起当年的中医情愫。我在《青囊行》的文中提到过,当年学医是缘于父母对中医的信赖并对我的引导,我原本是想做中医的,所以工作后在西医岗位上,我还惦记着中医,虽学过《中医学概论》课程,但直接开方还是不会的。曾买了一本《袖珍中医处方》,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出版,茹十眉编著,茹小华整理,内容是西医病种分类,配以基本方,附主要加减,先参考着试用于住院病人(因当着门诊病人面照书上抄是难为情的),我的第一张中药处方是在工作第二年诞生的。

 

 

  第一张是什么处方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是我们当地孵小鸡小鸭作坊的负责人,这个我记得很牢,因为当时也没分专科,慢性支气管炎是内科医生看得最多的住院病人之一,且迁延难愈,多次住院,西药反复使用,效果不佳,就劝病人,试试中药?而且讲明了是我这个西医学着给你开的,他也接受了。

 

  方子是哪些药组成的?我把保存至今的《袖珍中医处方》找出来了,当时就是照其中“慢性支气管炎”一节的基本方——苍术9克、白术9克、制半夏9克、茯苓12克、补骨脂12克、光杏仁9克、炙款冬12克、陈皮9克。

 

  当时定是作了加减,但是记不清了。我想把书上内容再抄一段与大家分享:

 

  ——痰多泡沫:加白芥子9克;痰少粘黄:去陈皮,加桑白皮12克;咳嗽气喘:加净麻黄6克、炙苏子9克;中气不足:加党参9克、炙黄芪12克;脾胃虚寒:加干姜3克、炙甘草3克;肾阳不足:加熟附片6克(先煎)、肉桂3克(后入)、或加紫河车12克。

 

  ——方义:基本方用苍术、白术、茯苓健脾化湿,补骨脂补肾阳以治本,制半夏、陈皮理气、燥湿化痰,炙款冬、光杏仁化痰止咳以治标。

 

  书中还提到宣肺散邪药如桂枝,化痰止咳药如枇杷叶、制南星、紫菀,补肾助阳药如胡桃肉、葫芦巴、蛤蚧(研末吞服)等均可选用。

 

  这个病人服了中药后有效果,因为西药中药一起用,不能全归功于中药,但确实促进了病情好转,因此也提高了我开中药方的兴趣。后来也为其他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开过,再发展到偶尔给门诊病人也开过中药方(在门诊玻璃台版下压上几张常用方,忘了药名药量时可偷看一下)。当时内科门诊与中药房毗邻,我还会经常去认认中药饮片。

 

  在工作第四年,我到上级医院进修了,临床和学习比较紧张,带教老师都是纯西医的,临床思维和行为被西医化,所以就再也没有开过中药处方。今天写这个作业,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当年,感慨颇多,为什么不坚持呢?会一些中医诊疗方法多好啊!我们行医的目的就是更快更好地解除患者病痛,用中医还是西医,或是一起用,有效就好。中断二十年了,现在西学中后,我一定要再开出新的第一张中药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