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张处方

文/高级西学中班 罗春晓


  我对中医处方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西医学习中医之前,中医处方我觉得挺深奥的,根本看不太懂。自己也曾经看过一些中医书籍,有时觉得像桂枝汤、白虎汤之类用起来应该很简单,可是当你真的想用时却发现似是而非,不敢增加或减少一味中药,说到底,自己没有底气和经验,中药不敢用!直到我跟随宋欣伟老师真正在临床上临证抄方后才对中医处方及其加减有了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刚开始跟师时,在自己单位坐门诊时自己想开中医处方又不敢开,犹豫了很多次,直到跟随宋师抄方多次,对协定处方有了一定的掌握后,有一天,一个肩关节疼痛的病人就诊,他使用过西药、中成药、膏药等方法均无效,我想到了宋师的“骨痹一号”协定方。此方由“补阳还五汤”和“失笑散”加减化裁而成,具有“补气通络、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之功用。我认为方证相符,于是小心地将“骨痹一号”协定方原封不动的照搬上来,一共开了七帖中药。在这七天里我心里是七上八下的,一方面想到宋师多次使用此方,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自认为方证相符;另一方面,自己毕竟没有独立使用中医处方的经验,患者反应不知如何,会出现……。一周后患者复诊,其肩关节疼痛明显好转,也没有任何不良反应,这时我的心才算彻底的放了下来。经过这次的独立遣方用药后,我使用中药方剂的信心开始建立起来了,结合跟师经验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不断积累,我的临床中医处方数越来越多,处方用药越来越灵活,对许多中药的性能、许多方剂的组成和功效有了更多实践性的体会和把握。

 

 

  可以这么说,我的第一张中医处方,是我开始成长为中医医师的第一步,是我迈开独立使用中医药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第一步。相信在宋师等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不久的将来,我的中医处方会开得越来越好,临证用药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临床疗效会越来越高,才能真正使“名师出高徒”的期望成为可能!